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,泡泡玛特从一家潮流小店成长为如今市值超过3000亿的商业帝国,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而由此带来的造富效应,也给当初一路砥砺的创业团队以丰厚的回报。
事实上,这条财富跃迁之路,暗藏了中国新消费时代最精妙的资本密码 —— 股权激励。当泡泡玛特股价自2024年*点至今暴涨15倍,那些隐藏在股权结构背后的激励机制,其实也在助推着一场持续15年的财富核聚变。
一、由股权激励演绎的造富神话
虽然当下,众人的目光伴随着泡泡玛特股价的暴涨落在了王宁身上,但事实上,这场造富狂欢的最终赢家远不止王宁一人。
1、从初创到新三板上市
2010年10月,泡泡玛特在北京中关村开设了*家门店。此时的泡泡玛特,还是一人有限公司,由王宁自己出资50万100%持股。随后,泡泡玛特逐渐引入外部投资人,并由最初的一人有限公司,成长为有限责任公司。到了2015年底,发展迅猛的泡泡玛特已经完成了6轮增资,引入了麦刚、启赋创投(屠铮)等多个关键投资人。
2015年,无疑是泡泡玛特的关键转折年,尤其对包括王宁在内的非机构个体而言。这一年,各家投资机构完成股改前的最后出资入股,王宁在多轮融资之后仍然稳坐*大股东的宝座,而那些陪着王宁在泥泞中不断前行的同袍战友,也在此刻拿到了股权激励,正式踏上了这艘财富巨轮。
2015年12月,泡泡玛特首 次实施股权激励,由王宁、杨涛(王宁妻子)等7名核心员工设立北京泡泡玛特投资企业作为持股平台,持股5%(新三板上市前,持股比例调整至4.62%),激励对象包括司德、刘冉等多位创始成员(如下表)。
图示: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
事后看,股权激励的实施确实充分发挥出了其“留住关键员工”的属性,这些肱股之臣至今一直陪伴在王宁左右,并在泡泡玛特港股架构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(境外BVI员工持股平台)继续持有激励股权,享受财富的增值。
随后,为了更好地吸引及稳定人才,泡泡玛特不断推进,分别在2016年4月、2017年11月、2018年1月共计对16名员工进行股权激励,持续扩大激励范围。
2019年4月,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,2017年才从新三板上市的泡泡玛特选择退市并转战港股。此时的泡泡玛特市值已经达到20亿元人民币,股权激励持股平台持股量为8.7%(重组前占当时总股本),价值约1.74亿元人民币,相较于持股平台最初117.89万的出资额,激励对象手中的股权价值已经翻了十几倍。
2、搭建VIE,转战港股
从新三板退市后的泡泡玛特和当时的多数中概股一样,选择了搭建VIE冲击港股。
在其整个VIE架构中,为了承载股权激励,泡泡玛特特别搭建了员工持股平台(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),并专门针对司德(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)、文德一(副总裁)搭建了Sidsi Holding Limited、Justin Moon Holding Limited个人BVI以完成股权激励。
不仅如此,为了进一步巩固IP营收,王宁还将2%(约上市前1.66%)的股权以转让的方式转让给了Molly的设计师王信明,成功将泡泡玛特最火的IP之一Molly与企业牢牢绑定。
图示:上市前关键成员持股及激励数据
此时的泡泡玛特,单单2020年上半年的总收益就已经超过8亿元,已经在中国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开设了136间零售店,业务遍及韩国、日本、新加坡和美国等21个海外国家级地区,业务扩张势如破竹、股价水涨船高。
如果以临近上市前持股平台的内部股权转让价格计算,当时员工持股平台所持有的股权价值约在5.6亿人民币。对于个人而言,比如CEO司德,其持有的股权价值约在7500万,与其最初出资的11.38万相比,成本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2020年12月,泡泡玛特成功在港交所上市,股价在经过了2022年的低谷之后,一路筑底反弹,最高达到283.4港元/股。单就CEO司德2023年获授的61万股RSU来说,市值就接近1.6亿人民币。
显然,这些曾经籍籍无名的创业者,在股权激励的加持下,已经走上了人生*。
比如前文提到的Molly设计师王信明,如果以2025年6月12日的股价高点计算,当时转让的股权此时的价值已经在6亿元人民币,与其345万的出资额相比,已经不足为计。而王宁持有的48.73%的股权,当前价值约在1670亿。
这一刻,距离王宁以50万元注册泡泡玛特,仅仅过去了15年。而王宁,也从曾经的北漂,一跃成为河南首富。
图示:截至2024年泡泡玛特董事持股数据
二、股权激励,企业招人留人的标配
其实,不仅泡泡玛特,股权激励在很多企业都备受青睐。虽然实操中,员工会更关注股权激励给自身带来的财富效应,但是站在企业维度,股权激励不仅能够招揽高端人才并留为己用,在完善及升级企业的薪酬及人才体系上也发挥着独到作用。
比如同样在港股上市的小米,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实施了股权激励,而且作为典型的互联网科技企业,更是花大力度留住关键人才,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开始实施股权激励,在上市之前就许以初代合伙人价值不菲的股权。
图示:上市前关键成员持股数据
可以说,从成立至今,小米的股权激励一直都在深度推进,激励工具包括股票期权、RS及RSU,激励对象包括董事会成员、顾问、员工、供应商等,激励范围不仅局限在国内员工,还包含香港等其他地区员工。单单2024年,小米就合计授予了9766名激励对象2.783亿股股票,小米香港则授予了2951名激励对象5.103亿份期权。
如此规模庞大的长期激励,考验的不仅有方案的专业程度,还有整个激励过程的科学管理及执行落地。
为此,小米特别选择了“一心向上”为其提供股权激励的管理系统服务。系统完成部署后,小米不仅可以通过线上系统完成授予、归属、退出等全流通管理,还可以依靠系统处理规模庞大的激励数据,以及全球不同资本市场下激励诉求。
事实上,作为行业知名的股权激励服务商,一心向上不仅可以为境内及境外架构、非上市及上市公司(A股、港股、美股)企业提供股权激励的系统管理,还可以提供专业的方案设计及外汇备案等相关服务。
截至目前,一心向上已经累计服务包括小米、金山云、知乎、奇安信、康龙化成、第四范式、晶晨半导体、瑞幸等近800家美/港/A股上市及快速成长、拟IPO的企业,业务覆盖互联网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网络安全、连锁零售等30多个行业,服务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均设有办公室。
后续,依托完善的产研及专业的咨询团队,一心向上还会持续升级产品及服务,助推更多高质量企业长远发展,也会持续赋能行业,推动股权激励的不断创新及发展。
三、股权激励,通过“股权”完成“创业拼图”
或许正如雷军所言,创业者唯 一的资产就是那百分之百的股份,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用可分配的股份,和行业高端人才及稀缺资源去share,最终为企业匹配到行业*的人、事、物,进而完成整张“创业拼图”。而股权激励,无疑是撬动这张拼图的*股权杠杆。
这一点,无论是小米、泡泡玛特,还是其他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,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。
只是,如何做到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积极效应、避免股权分配陷阱,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搭建长久发展的激励架构,考验就不仅仅是企业,还包括股权激励服务商。